长安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467平方米,每周开放58个小时,馆藏纸质图书237800册、报纸126种、期刊291种,实行全年365天不闭馆。 截止2023年底,累计接待读者110万人次,借阅册次25万册,网站访问量693025人次,微信关注用户39130人,发布微信4101条。馆内设有综合借阅区、残障人士借阅区、少儿阅览区、读者休息区等8个服务功能区域。专设政府信息公开查询专区、长安政府出版物、党建党史资料、复兴文库、茅盾文学奖、长安地方文献等专架,服务区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从2017年开始,连续为群众提供一系列举措,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率先在西安市区县级图书馆中探索互联网+图书馆模式,利用互联网+推出“你看书 我买单”线上线下数字对接服务活动,网上选书,快递到家,免单阅读;2018年实现自助图书借还服务模式,成为西安市区县级首家利用新科技、新模式服务的公共图书馆;2019年开通芝麻信用--免押金办证服务,成为西安首家实行支付宝免押金借阅诚信+阅读,打通了借阅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自助图书馆的正式运行使市民借还图书更加便捷,使图书馆的服务实现创新性提升;2023年开通“社保卡”图书借阅功能,进一步增强图书馆数字赋能,助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我馆坚持多举措开展延伸服务及流动服务,努力打造"多馆区、总分制"运行模式,构建了中心城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三级网络架构,完成了14个分馆,6个城市书房建设工作。设立了市看守所、地方部队、社区、区环卫站等11个服务点。
在地方文献及数字化建设方面,先后出版了《长安古籍分册》,填补了长安古籍目录的历史空白,为我区有计划地保护和利用古籍、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掠过终南山北麓的风·长安作家文集》着力于收藏、整理和利用长安地方文献,为本地区文化的延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书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自建的《具相长安》数据库,通过收集、整理长安古村、遗址遗迹、技艺及佛寺等方面的资源,宣传了长安地方文化,为促进文旅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此项数据库多次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西北五省图书馆科学研讨会服务案例一等奖”、被录入“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实践”一书中,获得省市学术交流一等奖。建成长安区特色文化资源库,其作为名人、文化、数据应用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化文化信息应用平台可以让群众更好地了解长安的名家、名作、名事和长安文化活动,深刻感受长安的文脉传承和文化特征,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同时,立足开创特色活动,打造品牌效应,提升文化软实力,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20余次,如:长安文化讲堂、美文经典朗诵、“书香长安·全民悦读”活动、“小小图书管理员”社会实践等活动,真正推动文化惠民落实落地。
荣誉伴随成长,我馆始终以党建工作作为引领方向,狠抓基础服务、阅读推广、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总分馆建设等工作,创新思路,着眼新方向、新模式,并多次获得省、市先进单位、区级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