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丹青”系列开讲了!
兴托春犁——韩滉《五牛图》品鉴
《天禄讲坛》(微信版 每周三首播,周五重播)
原创:杨兵 崔星
《天禄讲坛》(微信版)自推出以来,首个系列《听,陈根远先生把碑林讲给你听!》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和本馆的精心策划,《天禄讲坛》(微信版)隆重推出“华夏丹青”系列。我们特别邀请著名学者杨兵先生,用专业、生动的讲述,用精美的图画,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华夏民族创造绚烂的丹青历程,领略那动人心弦、人神共叹的绝美画卷。
主题:兴托春犁——韩滉《五牛图》品鉴
音频:
韩滉( 723年一787年),字太冲,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唐德宗朝历任检校左仆射、两浙节度使、右丞相等职。其画承陆探微,书学张旭。其父韩休是唐玄宗朝宰相。他在蓄类题材绘画中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可谓绝技。最为著名的《五牛图》既出自他之手。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作品,由五块桑皮纸黏连而成。形制为手卷式,内容为五头站立的牛,从右到左,一字排开,形态各异。整幅画面除最右侧一头牛旁有一棵小树外,其余牛旁皆无景物衬托,每头牛都可以独立成画。五头牛中只有中间一头牛完全以正面呈现,视角独特,显示出画家超凡的造型能力。同时,画家对牲畜的观察也极精微准确,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毫毛毕现,笔笔入微。画家对眼神的着力刻画,使每头牛皆目光炯炯,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真切而传神。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结构,笔法精熟,线条沉稳流畅,牛强健有力、行动迟缓的特点在一笔一划间表现的琳漓尽致。设色清淡古雅,浓淡渲染有别,色彩层次丰富,充分体现了谢赫“六法论”中“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的艺术标准。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在这件《五牛图》作品中,韩滉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呢?历来文人雅士各有不同的理解。在《五牛图》引首处有乾隆皇帝御笔所题“兴托春犁”四个大字,意谓将国家兴亡寄托在春耕顺利,农业丰收上。体现了乾隆皇帝借《五牛图》表达关注百姓民生,体察百姓疾苦的美好愿望。而在拖尾处赵孟頫的题跋中,先对此图评价道“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随后借陶弘景给梁武帝萧衍画《二牛图》隐喻归隐之意,说明韩滉画《五牛图》亦是表达远离官场,退归田园之心。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独得天机之妙。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瞩目。
主讲人:杨兵
杨兵,1969年4月生于西安。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艺术学学士学位。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书法研究中心书法家,陕西省博物馆展览策划、陈列设计专家,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美国费城“艺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访问学者(2016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史、当代艺术批评的理论研究及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
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是汉代时期的天禄阁、石渠阁。天禄阁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在西汉未央宫大殿遗址北侧。天禄阁是西汉时期主要校书、修书、藏书和读书之地。《三辅黄图》卷六载:“天禄阁,藏经典之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成帝时,使谒者陈农到全国普遍收集秦末遗书,存放在这里组织“贤才”编校。《汉宫殿疏》记载;“刘向于成帝末,校书天禄阁”。所以天禄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
西安图书馆坐落于汉长安城东侧,与天禄阁毗邻。 鉴于此,迈步中的西安图书馆,以传承弘扬图书馆文化为意,重点打造“天禄”公益服务品牌,以实现传播文化、服务社会的目的。
天禄讲坛以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汇当代文化思想潮流,展现西安历史文化魅力,打造“天禄讲坛”精品系列讲座。西安图书馆报告厅每周六下午精彩开讲“天禄讲坛”系列免费公益讲座(近期现场讲座暂停)。
温馨提示 关注【西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精彩内容】→【天禄讲坛】,即可收听往期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