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 | 第六届国家级非遗记录成果展映(八)

  • 发布时间:2024-07-07
  • |
  • 作者:国家图书馆


图片


6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六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以下简称“展映月”)正式开幕!

本次展映月活动属于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两百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主办。

图片

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以下简称“记录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对两千余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全面的影像记录和文献采集,目前已有一千余个记录项目通过验收。

这些成果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也为非遗的传承、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种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传播价值。

本次活动主要是对记录工作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和展映。

图片

图片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您可以去国家图书馆看展览、看影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然了,您如果觉得有点远……

未央区图书馆公众号将分期展映

您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永恒的“技·忆”

图片

图片

第八期






Part1


曲艺



独脚戏


图片

传承人简介:

童双春,1934年出生,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去世。独脚戏又称“滑稽”,作为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兴于1920年前后,受江、浙、沪一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鲜活素材,迅速反映时代和社会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平民色彩。童双春于1949年开始学艺,先后拜杨笑峰、姚慕双、周柏春等前辈为师,1960年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他继承姚慕双、周柏春将“热捧软逗”与书卷气相结合的风格,吸纳朱翔飞幽默滑稽的特色,学习袁一灵的“妙语连珠”,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全体会》《唱山歌》《玲珑塔》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观看影片

图片



金华道情


图片

传承人简介:

叶英盛,1947年出生,男,汉族,浙江义乌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金华道情也称“道歌”,发源于义乌市,原为在道观内演唱的诗赞体“经韵”,后吸收其他词调和曲牌音乐,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金华道情用金华方言单口坐唱,有连白带唱、唱中插白和间插平板几种方式。其音调多采用徵调式,结构完整,节奏多样,以金竹所制的情筒(又称“渔鼓”)和两块竹片组成的简板伴奏,现存传统曲目425部,内容涉及金华及周边地区300多年来社会、政治、经济及民俗等方面的演变。叶英盛11岁开始学艺,把义乌道情单一的说唱形式发展为说、唱、演相互融合的曲艺形式,丰富了道情的表现力,使之能更生动地反映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观看影片

图片


Part2


传统音乐



锡伯族民歌


图片

传承人简介:

佟李美,1929年出生,女,锡伯族,新疆察布查尔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锡伯族民歌历史悠久,在清代发展至鼎盛,演变出渔猎歌、萨满歌、田野歌、习俗歌等多种类型,其语言较口语更加精炼、优美,遣词成句,非常自由。锡伯族西迁新疆后仍然传唱锡伯族民歌,并传承至今。佟李美12岁学艺,20岁时已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的嗓音圆润浑厚,能演唱上百首民歌,深受听众喜爱,代表作有《婚礼歌》《哭丧歌》《丁巴歌》等,并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2011年,佟李美在中国首届锡伯族民歌大赛中获“中国锡伯民歌王”称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观看影片

图片


Part3


民俗

图片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


图片

传承人简介:

傅叶茂,1937年出生,男,汉族,浙江萧山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上龙灯胜会是杭州市萧山区的地方传统民俗,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四个过程。村民们通过正月十二“起灯日”起引龙灯、正月十五元宵节舞龙、正月十七“化灯日”火化龙身等一系列活动,祈求全年风调雨顺。板龙是河上龙灯胜会的核心。板龙就是接板成龙,将灯板两头打孔,衔接前后龙段,再用木棍穿过固定,使之连成一条波浪形长龙。整个制作纯靠手工,使用竹子、彩纸、糨糊等材料,工艺十分讲究。傅叶茂是板龙龙头制作的核心人物,他向老艺人潜心讨教,又自学刻纸,精通扎龙技艺与龙头装饰,其以凿花为代表的手工技艺成为制作板龙的独门绝技。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观看影片

图片

来源: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