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七夕 I 从古至今的人间浪漫

  • 发布时间:2022-08-05
  • |
  • 作者:未图





图片







七夕佳节,皎皎星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许多人将七夕视作中国的情人节,

纷纷在这天花式撒狗粮。

但其实,古代的七夕不只和爱情有关,

更是女孩们“乞巧”的女儿节。




图片




01.东汉



七夕最早来源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到了汉朝,民间出现乞巧的习俗。东汉的七夕是属于女孩子们的节日,她们一大早就起床,用清晨的甘露圣水沐发更衣。随后开始梳妆打扮,画眉、抹脂粉、点绛唇、额上印花有条不紊,和现代的化妆步骤一般无二。

图片


到了七夕之夜,姑娘们会将庭院打扫干净,陈设香案,呈献瓜果,祭拜织女,乞求自己能心灵手巧。祭拜过后,邻里街坊的女子会围坐在一起,举行穿针乞巧。女孩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七孔针,对着月光穿针引线,最快将线穿过全部针孔者称为“得巧”。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图片


魏晋时期,七夕乞巧更加流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也逐渐成型。仙子织女与牛郎相爱,王母娘娘便划出天河将两人分隔,只有每年七夕才能在鹊桥相见。这首《鹊桥仙》旋律凄婉清新,又充满浪漫和美感,正如牛郎与织女立于天河两岸,脉脉不得语。

图片
图片

石信之《鹊桥仙》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同样凄美浪漫,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权威的反抗。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陈钢、何占豪作曲,旋律柔美脱俗,深入细腻地描绘了梁祝之间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从而广为流传。

图片
图片

陈钢、何占豪《梁祝》



02.盛唐



到了经济繁荣的盛唐,七夕更加受人重视。据记载,唐玄宗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每逢七夕,楼上陈列瓜果酒炙,摆设坐具,以祭祀牵牛、织女二星。嫔妃们登上高楼,在月光下仰望星空,穿针乞巧,欢宴达旦。

图片


宫廷的七夕热闹又隆重,民间也纷纷效仿。每逢七夕,长安城内灯火辉煌,火树银花,女子们三三两两都在举行各种乞巧仪式,到处都是一派热闹的节日氛围。诗人林杰有诗曰:“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图片


除了穿针乞巧,当时还流行结喜蛛。蜘蛛因善于结网而被视作“巧”,每年七夕前夜,女孩们便捉蜘蛛放在精致的盒子里,到第二天再打开。如果盒子里的蜘蛛结的网很密,则为得巧。李商隐在诗中说:“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图片



03.宋元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节”空前隆重,全国的妇女儿童都会在这天盛装打扮,出门游玩。据《醉翁谈录》中记载,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进入七月后,人们就开始购买各种乞巧物件,七夕当夜更是车马盈市,罗绮满街,人流如潮,直至深夜方才散去。






图片


图片


宋朝还在城中繁华地带设有专门的“乞巧市”,除了常见的七孔针、五色线、泥娃娃,还有各种香烛、水果和零食等应节食品,其中有一种由糖、面粉、芝麻等制成的巧果尤为流行。姑娘们可以在七夕这天出门买买买,然后举行各种乞巧活动,要的就是过节的仪式感!

图片


江文也的钢琴套曲《乡土节令诗》共有十二首曲目,其中《七夕银河》是以七夕为题材的钢琴曲,结构简洁、音乐生动、技法娴熟,展现了中国传统佳节的节日氛围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我国的器乐创作中堪称一绝。

图片
图片

江文也《七夕银河》









不管是女儿节,还是情人节,

七夕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在情侣们表达爱意的同时,

单身女性同样可以乞智慧、乞学业,乞健康,

最后约上三五好友吃顿美食,

感受这份从古至今的人间浪漫。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