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会说话——《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瓷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绵延了5000年的伟大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就藏在流传至今的一件件文物上。
我们吃饭用的瓷碗、盘子就是瓷器。瓷器不仅在博物馆中,也在我们生活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伙伴。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古朴的东汉青瓷、稀有的唐代秘色瓷、令欧洲人趋之若鹜的元代青花、不惜制作工本的清代官窑粉彩……博物馆中每一件瓷器都在静静诉说着当时人的审美、工艺的发展、文明的进程,可以说,一部瓷器史就是半部中国文明史。
快来翻开本书,和本书主人公咕叽、瓷罐婆婆还有可爱的兔子小小白一起开启博物馆中的瓷器之旅,探索瓷器的“身体”构造,解锁瓷器的制作工艺,看不同时期瓷器的变化,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件精美瓷器背后都蕴涵着古人无限的巧思与智慧!
鉴赏瓷器,首先要知道瓷器的“身体”,看看瓷器鉴赏家们都是怎么称呼瓷器的各个部位吧!
“口、耳、颈、肩、腹、足”这些都是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原来跟我们身体上的部位名称差不多呀。
入窑前,为了保护瓷坯,要把它放进一个圆柱形黏土容器中,这种容器叫匣钵(xiabo)。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木柴。将窑炉装满后用砖完全封闭,将炉温烧至1250摄氏度左右,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天一夜,之后停火,等温度慢慢降低后在适当的时间把瓷器取出。
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窑炉和烟囱每年都要重新整修。
宋朝人的喝茶方式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是用水泡茶叶,但宋朝人喝茶时会把茶叶磨成粉,用沸水冲开后,用小工具把茶汤打出百色泡沫状后再喝,这种方式就叫作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