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图荐书丨花好月圆人团圆,阖家欢乐元宵节
每年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佳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晚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而把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宵节有张灯、赏灯的习俗,因而也叫“灯节”。
赏灯猜谜,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古代的元宵灯节既是娱乐性活动,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上到皇亲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不对赏灯猜谜乐此不疲。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来……”生动地描绘出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再如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因形象再现元宵盛况而被广泛传颂。
现代文学里的元宵节,也是热闹之极。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温馨而又充满童真。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节选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节选自冰心《童年的春节》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常常与热闹、欢愉的气氛相伴随,是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也是看灯会的灿烂时节。
本绘本讲述了来自乡村的一家三口在“大北京”公园感受到来自陌生人如灯般的温暖,灯火阑珊的节日让小读者懂得善意、分享和共情。作家希望用故事点亮孩子们的心灵之火,让每个新移民家庭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城市的温情和善意。
什么节日会藏在冬天的雪堆里?它们刚刚送来鞭炮声、祝福声,就召集汤圆娃娃在水一样的月色里探出小脑袋。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画,循序渐进的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书中以故事为主线,中间穿插传说、神话、与诗词等叙述,解说节日的来历。让孩子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书中还专门设计了灯谜猜一猜,增强了趣味性和娱乐性。